滁州市2019年推进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工作方案

    发布时间:2019-09-10 10:34
    【字体:打印

    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,巩固提升化肥减量增效成果,减轻农业面源污染,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,特制定本工作方案。

    一、总体思路

   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,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以控制和减少化肥施用总量、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为着力点,突出重点区域、作物和环节,集成创新适用本区域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,努力降低化肥使用强度,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,促进农业节本增收、提质增效、绿色增效。

    二、目标任务

    2019年,确保全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88%以上,肥料利用率达39%,化肥使用总量较上年保持负增长;促进氮磷钾养分投入趋于合理,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,有机肥养分资源进一步循环利用。

    三、技术策略

    (一)遴选肥料品种。突出肥料产品配方化、长效化和复合化,进一步优化肥料结构。重点推广配方肥、缓控释肥、有机无机复混肥、水溶肥以及有机肥(生物有机肥)等肥料产品,通过选肥比肥推肥,指导农民科学选择肥料品种,合理推荐施用数量,提高肥料利用效率。

    (二)精简施肥技术。突出施肥技术轻简化、实用化和标准化,加快转变施肥方式。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、有机肥养分替代化肥、机械侧深施肥、适期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,加快适应农作物轻型化栽培和农民生产实际需要,提高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。

    (三)优化技术模式。突出“精、调、改、替、轮”路径,

    集成推广“一主多辅”技术模式。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以控减氮磷肥用量,主推“秸秆还田+配方肥”模式,配合推广缓释肥一次性基施、机械侧深施肥或种肥同播、补锌补硅、根外施肥以及氮肥分期施用技术;果菜茶等园艺作物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,主推“有机肥+配方肥”模式,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,推广分期施肥技术和缓控释、水溶性等新型肥料。

    (四)引导分区施策。突出“高效精准、减量替代、循环利用和生态调控”,分区域主攻化肥减量方向。粮食作物主产区以调整施肥结构和种植结构“两调”减量,果菜茶种植集中区以有机肥替代化肥、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“两替”减量,特色作物优势区以优化肥料投入配比和养分循环平衡“两优”减量,生态风险防控区以降低耕地复种指数和化肥使用强度“两降”减量。

    四、重点工作

    (一)推广精准高效施肥。围绕精确定量施肥,开展“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”,不断巩固深化和拓展延伸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基本实现辖区内所有行政村、主要农作物全覆盖。以控氮减磷为重点,校正施肥参数,补充完善作物施肥指标体系,科学划定施肥分区。完善配方发布机制,引导企业按方生产,指导农民按方施肥,推动肥料智能化配送、技术信息化传播。合理调减肥料施用比例,改进施肥方式方法,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。

    (二)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。围绕有机养分替代无机养分,开展“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”,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,加快推进果菜茶等园艺作物及滁菊、葛根、艾草等特色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。加强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研究,探索集成优化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,科学制定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,推广应用有机肥沟施、深施、机械施等技术。积极推广“畜-沼-果(菜、茶)”生态循环模式,大力推广“有机肥+配方肥(缓释肥)”、“有机肥+水肥一体”、“有机肥+种植绿肥(生草覆盖、秸秆还田)”等多种技术模式。

    (三)开展耕地质量建设。围绕提高土壤基础养分有效供给,开展“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”,落实“藏粮于地”战略。加强耕地土壤改良培肥,集成推广改良土壤、培肥地力、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治理等技术,提高耕地质量等级。推进秸秆养分还田,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、覆盖还田、过腹还田等技术,促进秸秆资源肥料化利用。因地制宜种植绿肥,充分利用冬闲田和果茶园土肥水光热资源,推广绿肥种植、果茶园套种技术,引导农民合理种植绿肥,为农田增肥、农村添绿。

    (四)加快培育示范主体。围绕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,开展“化肥减量增效主体培育行动”,发挥“大户带小户”示范引领作用。优先选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减肥增效工作,重点抓好新肥料新技术集成示范,推进施肥方式转变,加快培育一批有技术、有装备、有规模的减肥增效示范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,使之成为化肥减量增效的明白人、带头人,示范带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。

    (五)加大科学施肥指导。围绕农民农时农事,开展“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江淮行”主题宣传活动,推广普及科学施肥技术。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,通过把农民“请上来”、让专家“沉下去”,多形式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培训活动,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。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农业生产第一线,指导农民科学施肥,及时发现、解决、纠正不科学施肥行为,为全年实现化肥施用量负增长奠定基础。

    (六)加强技术集成研究。围绕化肥减量增效重点难点,开展“试验示范基地综合提升行动”,集聚打造一批产学研推综合研发展示平台。重点研究耕地质量提升与保育技术、有机养分替代化肥技术、基于耕地地力水平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、周年农田化肥总量调控技术、新型肥料高效施用技术等,研究发布主要农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,分区域、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意见,集成推广一批高产、高效、生态施肥技术模式。

    五、保障措施

    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各县(市、区)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化肥减量增效工作,加强组织领导,分解工作责任,细化实施方案,明确时间进度,综合采取行政推动、宣传策动、示范带动和政策撬动措施,有序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。 

    (二)加强政策扶持。加强与发展改革、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,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智能配肥、有机肥替代化肥、水肥一体化、机械施肥等技术推广。探索对新型经营主体、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科学施肥服务和施用有机肥、配方肥、高效缓释肥料予以补助,或实行以奖代补。

        (三)加强技术支撑。加强与科研、教学等部门合作,组织共性技术瓶颈攻关,提高肥料产品、施肥装备和技术集成科技含量。加强土肥体系和队伍能力建设,提高土肥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,提升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质量。 

     (四)加强宣传培训。借助现代传媒全面、深入宣传化肥减量增效在农业绿色增效方面的作用,努力扩大社会影响。加大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指导力度,把各项技术转变为可看、可学的实实在在模板,增强农民科学用肥意识和技能。

    (五)加强监督检查。加大对化肥减量增效日常工作跟踪调度,适时组织开展督查督导和绩效评估,发现问题、及时反馈,定期通报。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,将日常督查和年底考核结果作为作为评优评绩的重要依据,扬先促后,营造真抓实干工作氛围。 


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